藺銜以傳統手法製作,融合不鏽鋼銜接藺草骨架,強化家具承重,增添造型自由度。椅面無支架處保持藺草柔軟,會隨使用者互動改變顏色和外型,呈現獨特藺銜家具。
以家鄉亞鉛店既有工藝技術、現有產品作為基礎,從新一代的角度思考、重新設計,以新語彙詮釋現代生活方式,具文化意涵及土地價值的產品。以地方創生、建立時代橋樑的目標作為初衷,探究亞鉛新的面貌。
可視化榫接燈具將傳統榫接技法用於燈體主結構,結合3D建模豐富整體造型。開燈後,榫接之處的色彩因相互交疊而產生變化。作品以透明材質展現工藝,重新詮釋榫接美學。
手搖飲通常給人快速、方便的感覺,然而,將手搖飲的體驗重新定位為慢活、細細品嘗的過程,強調沉浸式品味而非追求迅速並以茶道方式呈現珍珠奶茶的體驗。
Facet是受立體派啟發的家具系列,融合多角度與共時性概念,觀察不同視角畫面,重新組合視覺元素,創造多視角造型,來引導孩童觀察力與創造力,並將藝術融入日常之中。
縫隙光影是將構樹以「不浪費」的環境友善思維設計的燈具組,將南島語族國家特有並隨處可見卻時常被大量砍伐廢棄的構樹,透過其纖維延展性,以不切斷的方式一體成型製成。
實驗蠟在固體與液體間的變化與可能性,呈現蠟之間相互附著自然流動的狀態。創造出無法利用3D建模做出的造型,並衍伸成一系列燈具。蠟與燈光的結合也象徵著點燃蠟燭產生光的寓意。
探索油壓折板製程挑戰金屬加工常規,超出模具限制,多次利用同模具製不同造型,降低碳排放。利用金屬延展性創造獨特紋路、增加強度,展現如布料般柔軟樣貌,突破金屬印象。
將蜂箱之蜜蜂出入口與人類觀察區域距離間隔開,降低蜂群對於蜂巢附近生物的攻擊性,並減少人們對於蜜蜂螫咬的恐懼感;在飼養蜜蜂的同時也有利於群眾關於蜜蜂之自然教育。
北投靠近大屯火山群,旺盛的地質作用造就豐富泥土種類。使用多元土質土色作為染色原料,以六角竹編技法的結構作為花紋的圖樣,融合北投特色產物,透過泥染將皮革呈現出竹編的紋路。
以北投為主題的地方設計,將其特有之硫磺氣體、溫泉作為工藝材料,運用金屬腐蝕的特性,並透過材質實驗呈現不同效果,與自然共同創造作品,展現出地方的獨特魅力。
以北投為主題進行地方設計,透過使用北投的土壤和釉料製作陶器,我們將傳統的北投燒圓潤的陶瓷風格進行了轉化,以製作一系列承載著當地酒家菜文化的器皿。
可視化榫接椅凳將傳統榫接技法用於椅腳主結構,結合3D建模豐富整體造型。以透明材質展現工藝,重新詮釋榫接的美學。透過新型態榫接家具,讓大眾能更輕易體驗榫接工藝。
台中大甲和苗栗苑里的藺草編織文化獨樹一幟。從材料出發,深入研究和改變製程。賦予藺草新風貌,不僅體現在傢具和傢飾中,也融入日常生活,展現應用上的創新並保留獨特性。
五金零件存在於日常生活中,通常被視為粗糙的現成品。他們的樣貌經常被隱身在看不到的地方,卻有著樸實、庶民恆毅的美,並以重組的方式讓五金亮麗的重新登場。
發泡劑是一種用於填充空隙的工業材料,無法被視覺感知。透過染色、擠花等技巧將其轉化為可見的材料,不同的擠花方式和顏色創造出獨特的效果,賦予發泡劑新的結構和視覺感受。
北投地質特殊性造就豐富自然景觀。以多元地景為發想,大屯火山群作為代表性指標,擷取等高線的輪廓製作基礎盤體,配合豐富生態系孕育的植栽及多元泥色,形成獨具北投特色的器皿。
慾望使金錢變成垃圾了嗎? 彩券慾望轉移計畫將台灣人民對金錢的慾望,透過廢棄投注單再利用呈現,並走訪統計不同城市實際投注量,將數據用於設計加深慾望的諷刺感。
這款桌凳組合以其可拆卸的椅面和椅腳,椅面的設計靈感源自於「圓形」,巧妙運用各種大小的圓切割出椅面的形狀,搭配上可旋轉收納成束的椅腳,提供了收納的便捷性。
跳脫現今簇絨地毯創作框架,挑戰從平面轉變成立體呈現。製作過程以蠟為材料,加熱融化出其自然流動的狀態作為範本,最終以簇絨地毯包覆在沙發基底外,並臨摹將細節剃出蠟的流動感。
以家鄉亞鉛店既有工藝技術、現有產品作為基礎,透過工具臺的調整和整合傳統手工製作亞鉛或薄金屬材質的加工工作台,以新的俐落姿態展現在現代生活中與工作室。
Experimenting with the transformations and possibilities of wax between solid and liquid states. Expanding them into a series of lighting fixtures.